去年开春那会儿,我和老婆为要娃这事儿可没少折腾。备孕快两年肚子愣是没动静,去医院一查,得,输卵管堵了半边天。医生直接甩了句:“自然怀够呛,试试试管。”那感觉跟挨了闷棍似的,回家路上俩人谁都没吭声。
一、跟无头苍蝇似的乱撞
先上网瞎搜,输入“深圳试管婴儿”跳出来的全是广告,看得我脑仁疼。那些弹窗吹得天花乱坠,什么“包成功”“一次到位”,我顺手就关了——忽悠谁这。后来干脆钻进本地宝妈论坛潜水,翻了几十页帖子,发现大伙儿都在吐槽三件事:公立医院排队排到地老天荒,私立机构贵得肉疼,成功率还是个玄学。
- 挨个打电话问医院: 手机揣兜里发烫,打了七八家公立医院生殖科。福田那边某三甲电话愣是打了三天才通,护士开口就是“现在预约最快排到明年4月”。
- 被价格吓到腿软: 跑了两家私立机构,前台妹子笑眯眯递上价目表。瞄一眼当场心凉半截——最便宜的套餐三万八!这钱够买辆二手小破车了。
二、扒拉出个排行榜对比
有天半夜刷手机,突然瞅见个“2023深圳试管成功率榜单”,数据据说是卫建委内部流出来的(真假不知道反正先存了)。前五名里公立占了四个,第一名那个数字挺唬人——52.7%!但仔细一看底下小字“临床妊娠率”,旁边还有个更小的“抱婴率”才36%。合着怀上不算完,得真抱到娃才是硬道理!
我和老婆蹲沙发上掰扯半天:
- 头名那家公立医院:成功率是高,可听说流水线操作,主治医生面都见不着
- 榜单第三的妇幼保健院:离我家就三站地铁,但网友吐槽实验室设备老
- 唯一上榜的私立机构:服务确实价格直接翻公立一倍
三、咬牙选了家中不溜秋的
拍板去了罗湖那家公立医院。为门诊老头一句话实在:“咱这儿年轻医生多,手脚麻利!”交完资料等建档那俩月,每次大清早六点就去抢号,抽血排B超的队伍能从三楼甩到一楼大堂。有回老婆促排针反应大,肚子胀得跟气球似的,值班小医生吓得直冒汗,还是老主任过来拍了拍她:“别慌,你这数值挺”
四、结果比想象中来得猛
从打促排针到移植整一个月零六天。移植完躺床上那两周,老婆天天拿验孕棒测,第十天突然嗷一嗓子——两道杠深得发紫!现在崽子都会喊爹了。后来翻病历本才注意到,我们一次成的关键,是胚胎培养阶段用了那个贵的要死的时差监测仪(多掏了六千块),这玩意儿排行榜上可没写!
回头想想,那些排行榜就当个参考。真往里扎的时候,什么数据都比不上:
- 大清早护士扎针手法稳不稳
- 实验室技师盯着培养皿打不打瞌睡
- 医生愿不愿多听你说五分钟废话